很多父母到了中年,心里头难免有个疙瘩:
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自己省吃俭用,什么都紧着他们。
可孩子们长大了,反而不和自己亲近,也不懂得心疼父母,觉得父母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细细想来,其实很多事情从一开始,咱们就做错了。
01
总说自己不累,让孩子忽视了你的感受
有位读者曾给我留言:
“我妈住院时,我问她想吃什么,她还是说‘什么不用买,吃医院的饭就行’。后来她看见隔壁床吃榴莲,一脸羡慕。”
我们这代父母总在做同一件事,把“我不需要”挂在嘴边。
孩子给你买围巾,你说:“我有好多条,别乱花钱”;
他想带你旅游,你说:“我走不动,在家最舒服”;
甚至他红着眼眶说 “妈你别太辛苦”,你还在笑:“我这身体硬朗着呢。”
展开剩余86%你以为这是替孩子省心,却在不知不觉中教他学会了忽视,久了他真的会忘记,你也需要被关心。
有次去朋友家吃饭,她妈妈夹菜时手腕抽筋,筷子掉在地上。
她慌忙地捡起来,嘴里念叨:“人老了就是笨”,朋友也没说话,只是递过一双新筷子,继续和我们聊天。
后来我问她怎么不关心关心妈妈,朋友却说:
“我妈总这样,头疼了说没事,崴了脚说不疼,我都习惯了。”
你看,“我没事”这三个字,就像给孩子装了滤镜。
慢慢地,他看不见你弯腰时皱起的眉头,听不出你语气里的疲惫。
真正的问题从不是孩子“不心疼”,而是你用无数次“我不用”,亲手剥夺了他心疼你的机会。
要想孩子学会心疼人,需要父母先递出“需要”的橄榄枝。
不要总把“我不用”当口头禅。冷的时候告诉孩子 “这毛衣有点薄”,累的时候说“帮妈妈递杯水吧”。
别担心会给孩子添负担。那些你以为的“麻烦”,其实是在教他如何爱你。
02
太惯着孩子,孩子不懂付出
老话常说:“惯子如杀子”。
孩子小时候,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给孩子,生怕他受一点委屈。
孩子一哭,什么都依着;孩子要什么,砸锅卖铁也得给他弄来。
家里就一个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时间久了,孩子会产生错觉:
全世界都得围着他转,所有人都该对他好,所有东西都该是他的。
他成了家里的“小皇帝”,高高在上,享受着所有人的付出,却从没学过如何付出,如何去体谅别人。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怎么会懂得心疼你?
03
爱得太满,剥夺了他吃苦的机会
老家有个远房亲戚,儿子三十岁了还在啃老。
找工作嫌累,创业怕赔本,每次没钱就回家要,每次要钱,亲戚从来不埋怨,而是说:“妈这还有,你千万别委屈自己。”
后来她生病住院,儿子来医院不是送饭,也不是探望照顾,而是问:“我信用卡该还了,你钱放哪了?”
亲戚哭着说:
“从小他要什么我给什么,他摔倒了,我立马扶他起来;被人欺负了我去撑腰,遇到难处了我去解决;他想做什么,我都提前给他安排好。怎么养出个这么没良心的?”
不是孩子没良心,是你从来没让他尝过生活的苦。
他不知道赚钱有多累,因为你总说“钱够花,别担心”。
他不知道被人拒绝有多难受,因为你总在他碰壁前就把路铺平了。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会懂得你的不易,又怎么会心疼你呢?
就像从没淋过雨的人,就不知道伞有多重要;从没体会过生活不易的人,也很难理解你的辛苦。
等他长大了,真正步入社会,面对生活的压力,他就会变得脆弱不堪。
甚至怨恨没有把他培养好,没有给他一个轻松的人生。
爱得太满,就像给花浇太多水,反而会烂根。
你替他挡掉了所有的风雨,也就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他就长不出能为你遮雨的翅膀。
你把所有辛苦都挡在门外,他就看不见你肩上的担子有多沉。
人生哪有不吃苦的?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他就永远学不会独立,学不会面对挫折。
04
收敛你的爱,让孩子撑起一个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这句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可你有没有想过,家是最好的成长课堂。
你把所有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他就永远学不会当家;
你总说“有我在”,他就很难意识到自己也是家里的顶梁柱。
就像学游泳时,教练总要先松开手。
你一直扶着他,他永远学不会换气;你舍不得放手,他就只能在浅水区打转。
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不是孩子的仆人。
孩子长大了,就该放手让他自己去闯荡。
你可以给他建议,但不要替他做决定。
你可以给他支持,但不要替他包办一切。
让他去经历,让他去成长,让他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当他真正独立了,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自然会理解你的付出,懂得心疼你的不容易。
有位妈妈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在女儿初二的时候,自己生病做手术,就让女儿照顾家里,每天要喂鸡、喂兔子,给上夜班的爸爸做晚饭。
一个月后,她出院回家,女儿见到她回来后一把抱住了她,一边哭一边说:
“妈,你终于回来了,没想到一天要在家干这么多活,妈,你真不容易。”
其实孩子比你想象中的更懂事。他不是不想承担,是你从来没给他承担的机会。
他不是不会操心,是你总在他动手前就把事情做完了。
收敛你的爱,不是减少爱,而是换一种方式爱。
你从“主导者”变成“陪伴者”,他才能从“被照顾者”变成“守护者”。
心疼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在无数个“我需要你”和“我来帮你”的瞬间,慢慢长出来的。
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你一直为他撑伞,而是有一天,他能接过你的伞,对你说:“妈,以后我来为你遮风挡雨。”
发布于:山东省蚂蚁配资-股票杠杆网站-正规股票杠杆-配资炒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