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琉璃庙镇防汛救灾一线,除了抢险救援人员,还有一群白衣战士默默坚守——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面对一层被淹、药品短缺等困难,他们依然24小时值守,用专业和奉献守护辖区群众,成为最温暖的“生命灯塔”。
紧急转移急救药品,力保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楼后的琉璃河河水暴涨,7月26日晚10点半,值班医生彭玉伟见河水涌入一楼楼道,赶紧呼叫其他9名值班医护,大家第一时间冲进一楼药房抢出药品。尽管水位在不断上涨、断电风险也在加剧,但大家依然蹚着水尽可能多地往上转移药品。短短十分钟,河水卷着大量泥沙就把一层淹没了,看着安全转移到三层办公区的药品,大家百感交集。
“这些药剂有的是整盒的,有些是散装的,特别珍贵,当时也没多想,就是能保多少保多少。在新的物资到达之前,这400多盒药,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抗生素等急救药,都是给群众保命的药。”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丁桐说起当晚的惊心动魄,红着眼眶,却眼神坚定,“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所在,没有人退缩。”
风雨无情,医者有爱
灾情发生后,由区卫健委统筹,北京怀柔医院组建的专家医疗支援团队星夜驰援,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覆盖面广、技术过硬的全方位医疗保障能力。丁桐组织中心30名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救援队、“120”急救车组等50余人吃住在三楼狭小的区域中,共同承担着紧急医疗救治任务。在二楼的诊室里,最初因为断水断电断网,医生们所有的诊疗都变成了原始的手写登记、问诊、开药,虽然更加忙碌,但有条不紊,门诊从未停诊。针对危重患者、特殊群体、普通患者等不同人群,专门制定分类就医及转移方案,经风险评估后,转诊“绿色通道”应转尽转,确保患者及时就医或安全有序转院。
广大救援人员昼夜奋战一线,不少人出现皮肤感染、中暑等症状,还面临划伤、扭伤等意外伤害风险,中心及时为救援人员提供消毒包扎、药品急救等健康保障。刘保利医生一边为前来就诊的救援人员清创包扎,一边叮嘱他们注意补水休息:“救援人员冲在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必须确保他们的健康,才能帮助更多受灾的乡亲。”
小家与大爱的抉择,灾区群众更需要我
主治医师李超男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已经连续工作120个小时。她的任务是后勤统筹,确保中心水电供应、调度各类物资、安排人员车辆值班值守等。7月26日,她陪护6岁的大女儿在北京儿童医院做手术,当晚得知琉璃庙发生汛情险情后,她心急如焚想知道单位情况,却始终联系不上值班同事。第二天上午她带着刚刚术后的孩子返回怀柔,连家都顾不上回,就把两个孩子留给家人照看,同两名同事冒雨驱车一路北上回单位,平时1个小时的路程,他们走了2个多小时才抵达。细心的李医生出发前还采购了泡面、面包、矿泉水,靠这些物资,大伙支撑到救援人员到来。在断网的情况下,她无法与家人联系,担心着大女儿的术后情况,也担心着孩子们哭闹找妈妈。尽管牵挂孩子,但她依然选择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当被问及这几天工作的感受时,这位总是笑呵呵的女医生哽咽了:“受困群众更需要我们。我在这里守护更多人的安全,就是在给孩子树立榜样。”7月29日上午,中心周边的网络通信恢复了。李超男抽空打电话回家,得知孩子恢复良好,她心里终于踏实了。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作者:李臻 单昆宇
蚂蚁配资-股票杠杆网站-正规股票杠杆-配资炒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