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街头,一幅涂鸦讽刺地描绘着莫迪骑在象征俄罗斯的北极熊和代表美国的秃鹰背上,两只猛兽却反向狂奔。当地大学生们苦笑调侃:“这次莫迪赢了,因为美俄都得到了想要的,只有印度在埋单。” 这幅涂鸦,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美俄博弈中印度的尴尬处境。
这场博弈的导火索,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原文贝森特为错误翻译)8月16日对印度发出的赤裸裸威胁:如果美俄阿拉斯加峰会谈判未能取得成果,印度将面临更高的关税。 这仅仅是在特朗普政府8月6日以“资助俄罗斯战争”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叠加原有25%,总计50%)之后的一周。 阿拉斯加峰会上,普京与特朗普的每一次握手都被全球媒体放大解读,而印度,这个既非峰会参与国,也未直接卷入俄乌冲突的国家,却意外地成了这场大国博弈中首个被“开刀”的牺牲品。
展开剩余71%美国此举的双标昭然若揭。欧盟今年已进口1650万吨俄罗斯天然气,美国自身也采购了价值21亿美元的俄产铂金和铀矿,却将印度进口俄油定义为“不可饶恕的罪状”。 印度,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梦想,撞上了50%关税的冰冷铁墙。 14亿人民的巨国骤然发现,所谓的盟友,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
这份制裁清单直指印度经济的命脉:纺织品、汽车零件、仿制药、珠宝首饰——这些占印度对美出口60%以上的商品,一夜之间失去价格优势。 印度金饰商哀嚎“被判死刑”,因为美国市场贡献了他们高达60%的收入。 产业链的崩塌随即而来:苹果公司紧急叫停在印度的iPhone生产线扩容计划,将产能转移回中国;印度制药巨头面临8亿美元订单违约风险;数百万纺织工人面临失业的威胁。
美国指控印度“资助俄罗斯战争机器”,理由是印度每天进口180万桶俄罗斯石油,占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的37%,成为俄国财政的“生命线”。 然而,同样的逻辑却对欧美网开一面。 这种选择性执法,在耶伦含糊其辞地回应记者“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中”时,更是暴露无遗。
美国对印度下狠手,是基于三重算计:首先,切断印度对俄油的依赖比直接制裁俄罗斯本土更为高效;其次,美印贸易谈判僵持数月,特朗普政府一直施压印度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莫迪政府担心美国廉价农产品冲击国内农业,危及7亿农民的选票基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印度的反制能力太弱,缺乏中国在稀土、光伏等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也缺乏俄罗斯的能源“核弹”,美国可以轻易地从其他地区,例如中东,找到替代印度的石油供应。
莫迪政府试图在美俄之间“左右横跳”的平衡外交彻底破产。 他一方面紧急致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承诺乌克兰必须参与涉乌议题,试图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邀请普京访问新德里,讨论军事合作。 这种摇摆不定,导致美俄两国同时对其保持警惕:美国搁置了印度F-35战机采购谈判,俄罗斯则延迟交付S-400防空导弹系统核心部件。 印度军队80%的装备依赖俄罗斯,一旦俄罗斯停止供应零件,印军将面临瘫痪的风险。
为求自救,莫迪政府试图加速“去美元化”,印度央行秘密测试卢比-人民币结算系统,并重启冻结五年的对华旅游签证。 甚至,中印士兵在加勒万河谷争议区展开联合巡逻,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将中印定位为“发展伙伴”。
美国的关税大棒还引发了印度国内的社会危机。 古吉拉特邦的纺织厂开始裁员,女工们举着“我们要吃饭”的标语抗议;旁遮普邦的农民封锁铁路,反对开放美国农产品进口。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边打压印度,一边拉拢其宿敌巴基斯坦,美巴两国签署了12亿美元的油气开发协议,巴基斯坦商务部长甚至嘲讽道:“我们三个月走完了印度三年没谈成的路”。 新德里街头的那幅涂鸦,或许才是这场大国博弈最真实的写照。
"
发布于:四川省蚂蚁配资-股票杠杆网站-正规股票杠杆-配资炒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